“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要,但“衣”“食”“行”只解决个体的当下问题,“住”解决的是长治久安问题,满足人的群体性需要。于是,对个体而言,建筑关系到成家立业。在社会层面,建筑就不只是住的地方,还带有性别差异、辈分区分和身份等差,使建筑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建筑带有伦理的烙印,是人类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伦理学介绍建筑的一个原因、也可能建筑和伦理关系太密切了、于是东西方历史上和现在都有一些哲人在建筑和伦理的问题得出了相应的经验,像儒家的代表之一孟子说过“仁,人家安宅也”表达了伦理道德就是人客身立命之所的思想,大体同时代的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过伦理道德是“人的住所”。上个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伦理学本质上就是要求人们能够“诗意地栖居”;美国的卡斯腾哈里斯更是直言:“居住的问题不是建筑学上的而是论理学上的”。古希腊建筑更在间民的是建筑和艺术、而我们是礼仪之邦、更在意的是规范、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GRC线条结合古希腊建筑的产物是追求艺术的表现材料、迎合于国内的规范建筑设计创造出现当代建筑的文化。